作者:成朝庭,人文社科网络社区"文社"发起人、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博士候选人

下载pdf全文

普京终于挥兵侵乌了,目前的局势颇类似朝鲜战争前夕。1950年9月美军北上,毛深感威胁,遂出兵入朝。苏联解体后北约数次东扩,普京不能忍,俄军终入乌。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当年的朝鲜战争,还是今天的乌克兰危机,都不是美国的战略重心,所以毛和普京都敢放手一搏。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前线将领在战事不利后多次要升级,麦克阿瑟甚至想动用核武。但彼时中欧(德国)才是世界地缘政治主战场,远东并非美国关注重点,所以杜鲁门绝不允许前线将领破坏大局,断然将桀骜不驯的麦克阿瑟撤职。现在,普京也算准了美国战略重心已经从欧洲转移到印太,确切说是中国,所以他敢悍然用兵。

美国要将战略重心成功转向印太,甚至实施一些战略家设想的“联俄制华”,就必须付出代价,而乌克兰就是那个理想的“代价”。乌克兰不是北约成员,美国没有义务保护。放弃这个国家,反而可以借机纠正因北约东扩而犯下的战略冒进失误。对美国而言,中国构成比俄罗斯更严重的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局的Rob Joyce曾将俄罗斯挑战比喻为一场飓风,迅猛但短暂;而中国威胁则是气候变化,缓慢却持久。所以,美国不但不会真正阻止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反而乐意假手蛮横的普京来驯服法德等离心离德的老欧洲国家。普京就是看准了这个时机开出价码,美国愿意成交,欧盟被迫接受。

在乌克兰危机最紧张的时候,美国务卿布林肯却在印太地区进行长达七天的访问,这让美国的欧洲盟国很失落,他们意识到美国的关注重心已经无可挽回地转移到了印太地区。对于国际政治博弈,职业政客拜登显然比房地产商特朗普高明,懂得制造矛盾和借力打力。拜登一开始就十分明确表示北约不会派兵援乌,还曾说“小规模入侵”(minor incursion)不会遭到美国的强力反制,这等于暗示普京可以在乌克兰进逼。某种意义上这是“慕尼黑阴谋”的乌克兰版,不过俄罗斯并不具备当年纳粹德国的综合实力(来与西方正面对抗),普京也没有希特勒征服欧洲的野心。他的地缘政治目标其实比较有限,就是要与北约共同决定欧洲的安全架构,而不是被排除在外。但他却因迷信武力而选择了最激烈因而也是最糟糕的手段,外交其实并未陷入绝境,乌克兰加入北约一事早就被束之高阁。

如今,一场在欧洲东部爆发的战争让所有欧盟国家都感到唇亡齿寒。他们意识到,如果没有美国保护,俄罗斯随时可以侵门踏户蹂躏他们,无情的现实打破了欧洲人的岁月静好。特朗普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能压服默克尔下马“北溪二号”项目,可拜登假手普京轻而易举地就做到了。普京出兵后,德国总理Scholz立刻叫停了“北溪二号”工程,那可是110亿美元的真金白银大项目。可以预期,由于惧怕俄罗斯的威胁,欧洲国家将更加依赖北约(美国)的军事保护,从而也必须改变目前试图在美中之间寻求平衡的对华政策,加入美国的对华遏制战略。德国新一届政府是否允许华为参与5G建设,将是一个试金石。

普京依赖的执政团队大都有安全部门背景,特务治国最不讲道理、最不守规则,与“法治”这样的现代文明理念完全背道而驰,因而他的统治实际上最不符合普通俄罗斯人的利益,差不多是威权统治中最糟糕的一种。对内镇压导致对外扩张,因为需要转移矛盾、释放压力;对外扩张又为对内镇压提供了理由,而且若扩张得手,则可以加强独裁者的国内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对内镇压。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列宁称穷兵黩武的沙俄是各族人民的大监狱,而如今的普京则是对内越来越威权专断,对外越来越咄咄逼人。

但不带偏见地看,普京确实是一个战术大师,懂得审时度势,敢于果断出击,善于使用军事手段达成政治目标。毛之所以在1962年决定打印度,是因为当时爆发了古巴导弹危机,美苏都无暇顾及喜马拉雅山麓的冲突,于是他抓住这个机会窗打了一仗。普京的算计类似,他判断美国战略重心已经不在欧洲,因为证据实在太明显:美海军60%以上的力量已调往印太,印太战略的发布机构由特朗普时代的五角大楼升级为拜登时代的白宫。所以普京必须抓住这个机遇,拿下他心心念念的乌克兰。他最近粗鲁地说,“乌克兰是我的美人,她必须满足俄罗斯”。普京的独裁前辈斯大林曾耻笑基督教世界的精神领袖教皇说,“教皇?他有多少个师?” 同样地,这个好勇斗狠的克格勃特务唯一能听得懂的语言是战略轰炸机的呼啸声,对他来说国际法连废纸都不如。他在侵乌前夕长达一个小时的演讲,就是论证乌克兰根本不配成为一个国家。

普京2000年在车臣、2008年在格鲁吉亚、2014年在克里米亚和2015年在叙利亚都使用了武力并大体成功,所以形成了对武力的强烈路径依赖。但这次悍然出兵乌克兰,他走得太远了,激起了除中国以外几乎所有大国的反对。即便在俄国国内,反对侵乌战争的人也很多,仅2月24日一天就有1700名参加反战抗议的俄罗斯公民被逮捕。这一次普京很可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他失败的概率其实相当大。因为他在欧洲发动了一场二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对一个主权国家的入侵,人心不在他这一边,与反对侵乌的力量相比,俄国的综合实力也处于下风。开启战端总是容易的,但如何结束不是他说了算。德国总理Scholz在2月24日的全国电视讲话中指出,是普京本人(而非俄罗斯人民)执意发动了这场战争,企图把欧洲强行带回19世纪帝国争霸和20世纪冷战时期超级大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旧时代,他注定赢不了。

不过,西方在冷战后的战略冒进严重错误(北约五次东扩)也是俄国侵乌战争爆发的诱因之一,如同一战结束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严厉处置埋下了纳粹崛起和扩张的种子。倘若西方战略家能有哈佛大学Graham Allison教授(“修昔底德陷阱”概念提出者)的智慧(他指出美国需要接受并尊重俄国的势力范围),事情本可不至于此。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攻势现实主义代表人物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也猛烈批评美国精英犯下了愚蠢的战略错误:俄国本可成为西方对付中国的盟友,但北约东扩逼迫普京靠拢北京。看如今形势发展,世界正加速分裂为美国+欧盟+日本+印度 vs. 中国+俄国+伊朗两大阵营。其实这个趋势早在2014年就开始了,普京肢解克里米亚,使得俄国遭受西方制裁,成为西方头号对手,但来自北京的输血让他挺过来。随后,我们看见美国战略重心开始转向印太,中国取代俄国成为美头号对手。有时弱势一方也能玩转强势一方,如同金日成能让中苏都为他火中取栗。

然而,北京和莫斯科的结盟,是否真的“没有上限”?到底能持续多久?中俄之间有太多的历史恩怨和现实矛盾,第一次中苏同盟只维持了大约十年,双方就翻脸了。北京至今没有明确认可俄罗斯2014年对克里米亚的肢解,因为这是一个可怕先例:先公投独立,然后名正言顺吞并。北京担心,克里米亚、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作为国际公认主权独立国家的一部分,可以公投独立,那么台湾也可以如法炮制。北京可以在地缘政治上配合普京的大胆行动,但在国际法和道德意义上却无法公开表示支持,因为这是赤裸裸的侵略,是用武力明目张胆地践踏一个独立国家的主权。最近,中国外长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言时表示,“所有国家主权都必须被尊重,乌克兰不是例外”,就是这一矛盾心态的写照。

评论  

# test 2022-06-23 15:29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回复